最近想幫登山車裝上大盤護蓋,
主要是為了避免褲管捲入或弄破或弄髒~~
裝上後發現,
前變變到最大齒時,
導板會卡到大盤護蓋~~
找了車行幫忙調整,
調之前老闆就說沒辦法調到完全沒問題,
要有所取捨;
沒經驗的我當然完全聽不懂,
就請老闆調給我看~~
作法就是把導板往上移來避過大盤護蓋,
不過因為原本導板的設計只能比大齒片高一點點,
現在把它移更高會造成幾個問題:
1. 當飛輪在最小時,大盤無法換到最小齒片
2. 當飛輪在最大時,大盤無法換到最大齒片
3. 當然上面這二種都不是正確的變速方式,但原本還是可以變
4. 鏈條會一直磨到導板,直接看導板的形狀並抬高應該可以理解
所以最後我還是把大盤護蓋給拆了~~@@
2011年12月15日
2011年10月3日
2011年9月21日
外接閃燈筆記
以下是我自已的外接閃燈筆記,
我用的是 Canon 系統,
不確定在別家系統是否一樣~~
01.
在微光下難以對焦、又不想打閃燈的前提下,
(或是想加快對焦的速度和精準度)
可以使用對焦輔助燈來幫助對焦;
但 Canon 的機身上沒有這個很基本的燈,
所以只能利用閃燈上的或是閃燈控制器 (ST-E2)上的;
接上閃燈或是閃燈控制器後,
進 C. Fn 中把閃燈改成不會啟動,
這樣閃燈就不會閃,
但對焦輔助燈還有作用,
快門也會是正確的;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以下總有一天會新增~~XD)
我用的是 Canon 系統,
不確定在別家系統是否一樣~~
01.
在微光下難以對焦、又不想打閃燈的前提下,
(或是想加快對焦的速度和精準度)
可以使用對焦輔助燈來幫助對焦;
但 Canon 的機身上沒有這個很基本的燈,
所以只能利用閃燈上的或是閃燈控制器 (ST-E2)上的;
接上閃燈或是閃燈控制器後,
進 C. Fn 中把閃燈改成不會啟動,
這樣閃燈就不會閃,
但對焦輔助燈還有作用,
快門也會是正確的;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以下總有一天會新增~~XD)
2011年9月15日
Jasden 多功能柔光罩測試
最近買了Jasden 多功能柔光罩,
想看外型或更多測試可以參考一下這篇:
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164&t=289837
以下是我自已的小小測試:
閃燈直打:

光線感覺比較硬、影子也很明顯~~
閃燈直打 + 碗公蓋:

光線和影子都變柔了~~
閃燈往上跳燈:

光線最柔、影子幾乎不見了,
在可以跳燈的場合,還是選跳燈效果最好~~
閃燈往上跳燈 + 碗公蓋:

這樣的組合效果也不錯,
光線也柔、影子也不明顯,
雖然比往上跳燈不加碗公蓋的結果差一點,
但在無法往上跳燈的場合,
也算是個不錯的選擇~~
想看外型或更多測試可以參考一下這篇:
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164&t=289837
以下是我自已的小小測試:
閃燈直打:
光線感覺比較硬、影子也很明顯~~
閃燈直打 + 碗公蓋:
光線和影子都變柔了~~
閃燈往上跳燈:
光線最柔、影子幾乎不見了,
在可以跳燈的場合,還是選跳燈效果最好~~
閃燈往上跳燈 + 碗公蓋:
這樣的組合效果也不錯,
光線也柔、影子也不明顯,
雖然比往上跳燈不加碗公蓋的結果差一點,
但在無法往上跳燈的場合,
也算是個不錯的選擇~~
2011年8月9日
不專業的數位 vs 底片比較圖
2011年4月4日
單車遊記 - 2011
06/15 行善路 -> 河濱 -> 劍南路 -> 至善路 -> 風櫃嘴 -> 至善路 -> 自強隧道 -> 河濱 -> 行善路 (38.6 公里,最高 600 公尺,3.5 小時)
今天把座墊調成正常的高度,騎起來有比較輕鬆了,不過上風櫃嘴還是花了一個小時,和當初騎小折差不多~~Orz



05/25 劍南路 -> 至善路 -> 中社 -> 至善路 -> 自強隧道 -> 河濱 -> 行善路 (23.8 公里,最高 300 公尺)
今天試著用輕一點的齒比來爬坡,降低大腿的負擔,好像有爬的比較快一些~~:p


05/18 行善路 -> 金龍路 -> 碧山巖露營場 -> 金龍路 (13.8 公里,最高 293 公尺)
第二次爬碧山巖露營場,這次很順利的直接騎上去了,不過還是同行中騎最慢的~~Orz
04/28 行善路 -> 金龍路 -> 碧山巖露營場 -> 金龍路 (13.8 公里,1.5 小時,最高 293 公尺)
第一次爬碧山巖露營場,也第一次騎到蹺孤輪~~:)



04/04 東湖 -> 自強隧道 -> 平菁路 -> 菁山自然園區 -> 仰德大道 -> 自強隧道 -> 東湖 (來回 46.2 公里,5.5 小時,最高 622 公尺)
換了登山車後第一次騎長程的,
一樣是很少騎、一樣很遜,
所以本來要上到大屯山高 1200 公尺的,
只騎到菁山自然園區高 600 公尺時就掛了,
(其實更早就推車了)
該多找時間多騎車了~~Orz



今天把座墊調成正常的高度,騎起來有比較輕鬆了,不過上風櫃嘴還是花了一個小時,和當初騎小折差不多~~Orz
05/25 劍南路 -> 至善路 -> 中社 -> 至善路 -> 自強隧道 -> 河濱 -> 行善路 (23.8 公里,最高 300 公尺)
今天試著用輕一點的齒比來爬坡,降低大腿的負擔,好像有爬的比較快一些~~:p
05/18 行善路 -> 金龍路 -> 碧山巖露營場 -> 金龍路 (13.8 公里,最高 293 公尺)
第二次爬碧山巖露營場,這次很順利的直接騎上去了,不過還是同行中騎最慢的~~Orz
04/28 行善路 -> 金龍路 -> 碧山巖露營場 -> 金龍路 (13.8 公里,1.5 小時,最高 293 公尺)
第一次爬碧山巖露營場,也第一次騎到蹺孤輪~~:)
04/04 東湖 -> 自強隧道 -> 平菁路 -> 菁山自然園區 -> 仰德大道 -> 自強隧道 -> 東湖 (來回 46.2 公里,5.5 小時,最高 622 公尺)
換了登山車後第一次騎長程的,
一樣是很少騎、一樣很遜,
所以本來要上到大屯山高 1200 公尺的,
只騎到菁山自然園區高 600 公尺時就掛了,
(其實更早就推車了)
該多找時間多騎車了~~Orz
2011年2月21日
Panasonic GF1 vs Canon EOS 30D
這張是 Panasonic GF1 + Panasonic 20mm F1.7 @ F1.7, ISO 320 拍的:

這張是 Canon EOS 30D + Canon 24mm F1.4 @ F1.8, ISO 400 拍的:

沒有放大到 100% 來看,
畫質其實沒有差很多,
但是價格是二萬 vs 八萬,
重量是 385g vs 1335g,
這二項相差非常大,
大小也是天差地遠~~
因此對一般人來說,
Panasonic GF1 + Panasonic 20mm F1.7 就已經是很好的組合了~~
====================== 下面適合無聊的人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放到 100% 來看:
GF1:

30D:

可以發現 30D 拍的光點是圓型的,
GF1 的光點不是圓的比較醜~~
(這項和鏡頭有關)
GF1:

30D:

這二張可以看出片幅大小的差異,
GF1 的雜訊明顯比 30D 高~~
這張是 Canon EOS 30D + Canon 24mm F1.4 @ F1.8, ISO 400 拍的:
沒有放大到 100% 來看,
畫質其實沒有差很多,
但是價格是二萬 vs 八萬,
重量是 385g vs 1335g,
這二項相差非常大,
大小也是天差地遠~~
因此對一般人來說,
Panasonic GF1 + Panasonic 20mm F1.7 就已經是很好的組合了~~
====================== 下面適合無聊的人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放到 100% 來看:
GF1:
30D:
可以發現 30D 拍的光點是圓型的,
GF1 的光點不是圓的比較醜~~
(這項和鏡頭有關)
GF1:
30D:
這二張可以看出片幅大小的差異,
GF1 的雜訊明顯比 30D 高~~
標籤:
器材研究
訂閱:
文章 (Atom)